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当美国去除邦联旗帜呼声日益高涨,南太平洋各国也正热火朝天“改旗易帜”。斐济征集新国旗方案,澳大利亚亦有民间组织要求就国旗问题进行公投,而新西兰更早在三十年前就把换国旗提上议程。斐济的新国旗将去除现有国旗中的殖民元素,在澳新两国,支持更换国旗的民众常常表示两国国旗过于相似,或者认为国旗“已经无法代表国家身份”。

左边为新西兰国旗 ,右边为澳大利亚国旗

无论是什么理由,在新设计方案中,去掉米字旗几乎成了共识。人们却很少直接讨论这个问题,或者详细解释为什么要去除英国元素。是这问题太过明显无需多言,还是话题争议性大不好多说?

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,英国的米字旗曾插满全球。如今,日不落帝国早已不存。在加拿大于1965年更换国旗之后,依然包含有米字旗元素的主权国家国旗仅有南太平洋的四面:澳大利亚、新西兰、斐济和图瓦卢。

国家的国旗上有四分之一被别国国旗占据,似乎是一件奇怪的事情,但国旗问题的本质英国是“什么样的旗帜能代表人民”。但是,要决定米字旗是否能代表人民之前,两国都面临一个更头疼的问题:怎么定义澳大利亚/新西兰人?

新西兰人“恶搞”新国旗设计

在澳新两国,“国家公民”还是个很新的概念,只有在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,两国分别取消了本国居民的“英国臣民”身份之后,完整独立的公民权才算最终建立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的历史影响就此消失。如今,两国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口袋里能掏出英国护照,新闻中也常常出现一些相当不可思议的报道:一些人从小在本地长大,第一次出国要申请护照,才发现自己是一名从来没有去过英国的“英国人”。

除了公民权问题,很多和英国相关的重要议题还存活于澳新国民的记忆中。二战中,两国军民是在英国旗帜下为了保卫英国国王而战的。也因为此,退伍军人协会常常是最为反对更换国旗的团体。

然而,新移民让两国国民认同问题变得复杂。多元文化社会中,新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文化,传统和语言。对于他们而言,英国从来就不是历史、文化或者现实生活中占有重要影响的元素,而米字旗对他们很难产生什么感情上的连系。

国旗的使用甚至给原著居民带来困扰。在白人占多数的澳新两国,当地原著民均有着代表自己族群的旗帜,两面旗帜的使用率在族群社区内远高于国旗本身。两面旗帜不仅仅是族群象征,更包含了原住民被压迫的历史,以及权利运动中几代人不断的努力。在两国,依然有原住民认为“白人政府”和自己无关,大家各管各的。因此在任何国旗和国家认同问题中,原住民的象征及权益亦是不可或缺的议题。

于是,定义澳大利亚/新西兰人这一问题突然就变得没那么容易了。在两国,人口普查中均要求填写籍贯或者种族一项,但调查结果对解决这一问题毫无帮助:人们可以填英格兰人,苏格兰人,德国人或者华人,但只有少数人会填自己是澳大利亚人/新西兰人。那么问题来了,在产生一面“能够代表所有人民”的国旗之前,你要如何概括和定义这个“人民”?

也因为此,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民众,澳新两国对更换国旗的热情都不高——换国旗所触及认同、政治制度、社会文化等问题,远远大于解决的问题。新西兰总理约翰·凯伊抛出的国旗公投被评论广泛认为是转移社会热门话题,而在新西兰大城市举办的征求意见会只有14人参加。

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,只有和英国相关的认同最终需要抛弃,才有机会建立全新、独立的国家认同。达成前半部分目标容易——移除国旗上的米字旗即可,但后半部分问题本质是否能够解决,也许就不那么确定了。类似美国等移民国家建立独立国家认同并非没有先例,但无一例外的,这一过程需要时间。从统一的殖民地议会建立开始,两国历史也不过一百多年时间。作为移民国家,各自的母国还存在于群体记忆中,建立一个共有国家认同,时间也许还不够。

而在此之前,米字旗也许是大家所能找到的,最不坏的公约数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黄郁山

黄郁山

7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7篇